第25章 蛋黃粽
關燈
小
中
大
大約也是裕王的運氣來了,寧安公主選駙馬這事還沒出結果,皇帝那頭已經下了旨,追封杜康妃為榮淑貴妃。
裕王雖然因著黃錦的話已有準備依舊是歡喜難言,當面接了旨,回了房忍不住喜極而泣,大哭了一通。待得痛快哭過,他連忙讓人備了酒,打算去白雲觀找李清漪一起喝酒慶祝。
李清漪正好也得了家裏捎來的信,知道自家大姐李清聞給自己添了個外甥,想著長姐多年不易,如今總算熬出頭了,很替她高興。她和裕王兩個對坐喝了一大壺的酒,要不是顧忌著是道觀,她如今又是這般身份,說不得就真喝出事了。
追封之事說大不大,說小不小,朝中大臣倒也沒幾個註意到,知道些內情的嚴家父子倒是頗有些想法。
皇帝先是給杜康妃追封,十二月時還特地賜了幾碗臘八粥給裕王府,連高拱、陳以勤這幾個裕王府講官都跟著沾光……
旁人看著沒什麽,但嚴家父子侍奉皇帝好些年,簡直是皇帝一撅屁股就知道他要拉什麽了。他們心裏也十分清楚:這代表著聖心開始偏向裕王了。景王論齒序不及裕王,所占得不過是聖寵。若是皇帝現下偏向裕王,那還有什麽爭頭?
嚴世蕃咬咬牙,到底還是先把事情放下了:“不急,依著咱們這位陛下的心思,不到最後是絕不會立儲的,笑到最後才是贏家。現今要緊的是江南那邊,我記得文華寫了折子?”
浙直總督張經並非嚴黨之人,反倒更加偏向於次輔徐階。所以,提他為總督對於嚴黨來說實在是情非得已:當時江南局勢危急,倭寇來勢洶洶,需要個能壓得住場面的人去處理亂局。張經此人也是進士出身,雖然比不得楊博出名但他也是一路憑著戰功走過來的,還曾做過兵部尚書,兩廣之地聲名極盛。嚴家手下確實人多但要找個比張經更好的卻是難了,故而才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看著張經就任。
如今,眼見著張經馬上就要摘下勝利的果實,嚴世蕃和嚴嵩心裏都不太樂意——張經不勝還好,若是勝了這總督的位置就輕易動不得了。叫這麽一個和嚴黨有嫌隙的人做著總督的位置,實在是太打臉了。
嚴嵩年紀漸長,記性也不及當年,聽兒子說起這個還要動腦想一想然後才搖頭道:“我把文華的折子扣下了,如今張經正得用,據前頭戰報,這回說不得能打個勝戰。正所謂‘打蛇不死反受其害’,文華這折子不僅告不倒人家還要反被皇上疑心呢。”
嚴世蕃若有所思,眼珠子一轉反倒問:“折子呢?”他一笑,“我看看。”
嚴嵩轉身在案牘上翻了翻,把折子遞給兒子。
這趙文華旁的本事不在行,逢迎上意、栽贓陷害、倒打一耙的功夫卻是本朝前列,乃是嚴黨不可或缺的重要狗腿人物。
嚴世蕃只看了幾眼,立刻就把裏頭的實情摸了個清楚,他把折子一丟,問道:“爹,你說這次能打勝戰?”
嚴嵩微微闔眼,點點頭:“八/九不離十了。自張經上任以來已經有多少彈劾折子了?他憋著不出聲,拖到現在也沒回音,怕也是等著打個大勝戰來證明自己呢。我已聽人說,南邊練兵已有成效,還招攬了狼兵,就等時機了,大勝想來已是不遠。”
嚴世蕃面上笑容越加冷漠,他譏誚的道:“時機?”隨即冷笑道,“他這戰要是打贏了,那才是死定了呢。”
嚴嵩聞言一頓,睜眼看了看自己的兒子,很快又重新閉了眼,漫不經心的樣子:“行了,我知道你的意思。你抓緊點,把文華的折子改一改,趕在張經捷報之前遞過去。”
對這個兒子,嚴嵩還是很放心的,他已年過七十,精力是一日不如一日。許多事都是交給兒子來辦,故而底下的都叫嚴世蕃為“小閣老”,氣焰不可一世。
嚴家自有門路,消息靈通。等到五月張經捷報傳來前,嚴世蕃幫趙文華修改後的折子已經上了禦案。
嚴世蕃早已摸透了皇帝的心思:江南乃大明賦稅重地,這些年因倭寇肆虐,國庫吃緊,皇帝心裏早就憋著火,這次任命張經為總督主管六省軍務為的是什麽?為的是剿寇,最好是“馬上”就“蕩平倭寇”。
所以,他不提張經為這場大捷辛苦練兵、調兵遣將、費心籌謀,更不提石塘灣之勝,只咬死了張經“養寇失機”這一點——經過嚴世蕃修改後的折子,字字猶如刀劍,正戳在皇帝敏感的心上。他把張經等待援兵以保萬全之舉稱作是“治兵無法,畏賊如虎”又說張經是“糜餉殃民,畏賊失機,欲俟倭飽飏,剿餘倭報功”。
洋洋灑灑一篇錦繡文章,大意便是:張經貪汙軍餉並且殘害百姓,使得民怨疊起,全軍上下敢怒而不敢言。張經畏懼倭寇而不敢戰,屢屢拖延時間,還假借等待援軍之名放縱倭寇,等倭寇搶掠逃跑之後他又割人頭來報功,欺瞞君上,臣趙文華不敢不怒,不敢不報。
皇帝最厭惡的兩個字就是“欺君”,當初聖眷優渥連嚴嵩都比不上的仇鸞也正是敗在這兩個字上面,哪怕是人死了都不解皇帝心頭之恨,還要拖出來鞭屍。看完折子,皇帝已是氣急,好險還穩著口氣,找人把首輔嚴嵩叫過來,把折子扔過去,問道:“此事,你怎麽看?”
嚴嵩早有準備,接過折子裝模作樣看了幾眼,口上道:“此事臣亦是有所耳聞,張經上任以來,屢屢拖延不戰,擁兵自重,百姓多受倭寇之害,家離子散,恨其欲死,”說到這,嚴閣老也跟著掉了幾點眼淚,“若是再留他在東南,人心不平,軍心難安,臣以為——不若下旨讓他回京一問。”
皇帝早有此念,聽得嚴嵩此言深以為然,果是點頭下詔要派錦衣衛捉拿張經回京問罪。
然而,錦衣衛才剛剛離京不久,張經告捷的折子也跟著到了。王江涇大捷共斬敵近兩千人,實乃東南此前未有之大捷。朝中亦是為之雀躍,更有言官上折維護張經:“若覆易帥,恐誤時機。”
******
此事鬧得極大,裕王五月末上山給李清漪送粽子,也順便說了一句:“還好這次打了勝仗,要不然,張總督的位置怕是要保不住了。”
李清漪卻沒什麽好心情,她把放粽子的竹籃擱到桌上,勉強問了一句:“這是蛋黃粽?”
“嗯,不是說喜歡吃這個嗎?我特意叫人給做的,好歹也能解解饞。”裕王笑了笑,見她神色忍不住問道,“怎麽,有心事?”
李清漪看了眼東南方向,稍作思忖,不答反問:“殿下難道沒看過趙侍郎的折子嗎?張大人此戰若是不勝,或許還能保住性命,偏偏卻是勝了……”她轉過頭,那雙極其美麗的杏眼深不見底,幽不見光,“殿下可知,有樣東西比此戰勝負更加重要。”
裕王聞言微怔,凝目回望。
“那就是帝心,”李清漪沒去看他,凝目看著遠處,淡淡的把話說完,“因為帝心在嚴首輔,故而無論言官上多少折子,朝內朝外出多少亂子,嚴首輔都倒不了。而此戰一勝,張總督便失帝心矣。”
裕王端正了面色,沈聲道:“為何?此戰實乃東南剿寇以來最大的勝仗,父皇先前或有不愉,但得此捷報也當重賞張總督才對。”
李清漪微微搖頭,目中少見的浮出些許覆雜之色:“殿下以為,今上為人如何?”
裕王本已端正面色,聽到這裏卻依舊忍不住微微色變,左右看了看,見庭中只有自己和李清漪,方才道:“父皇登位以來,於內打壓宦官,重用內閣;於外,革除先朝陋政,叢蠹之弊,十去其九。自是難得的明君。”子不言父過,更何況這個父還是當今皇帝。裕王哪怕是對著李清漪,心中有再多不滿,到了嘴邊也依舊是恭維之詞。
“今上之聰慧英明古來少有。然而也正因此,他總是多思多想,自信非常,正應了‘英察自信’這個詞。”李清漪眸光微動,語聲漸緩,低低道,“此戰若是不勝,陛下也不會多想。偏偏,在趙侍郎上折彈劾之後就來捷報。陛下必然會以為張經是因趙侍郎的彈劾奏折方才一戰,反倒是做實了趙侍郎前面所參的‘畏賊失機’。”
裕王聞言亦是沈默,心中已然明白過來,許久方才苦笑,滿是痛色:“如此之功,不賞反罰,這就是我大明的朝廷!”
李清漪垂下眼,握住裕王的手,輕聲勸慰道:“此非殿下之過。”
裕王聞言轉目去看李清漪,神色越發認真:“清漪心思清明,聰慧不下男兒。往日在旁看我,心中怕也是笑我無知幼稚?”
李清漪微微一頓,隨即握緊了裕王的手掌,毫不避讓的擡眼與他對視,認真而懇切、一字一句的道:“殿下赤子之心,殊為難得。我愛之甚,何談笑話?”
我愛之甚。李清漪這表白之語幹脆直接,毫無女子之羞澀內斂,偏偏卻是正合了裕王之心。
由愛故生憂,由愛故生怖。裕王心中早有愛意,心生自卑,每每念及總是忐忑不安,故而才有先前失常一問。聽得此言,他不由低了頭,耳廓微紅,一時說不出話來。
偏偏李清漪玩心起了,伸手撓了撓他的手掌,挑眉看他,仿佛調戲良家婦女的輕薄兒一般。
裕王臉紅的好似滴血一樣,頗是羞惱的瞪了眼李清漪,小姑娘般的羞答答。
李清漪抿著唇忍了忍,到底還是沒忍住,趴在石桌子上笑出了聲。清透明澈的陽光自青翠的樹梢滑落,猶如飛濺的水滴,落在李清漪美玉似的面頰上,左頰的笑渦淺淺,擡目望來的一雙杏眸好似春水潺潺而動,波動人心。
裕王氣得很,想要轉身就走卻又貪看她這難得的笑顏,想走又邁不動腳的模樣又惹得李清漪伏在桌上笑了一場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裕王雖然因著黃錦的話已有準備依舊是歡喜難言,當面接了旨,回了房忍不住喜極而泣,大哭了一通。待得痛快哭過,他連忙讓人備了酒,打算去白雲觀找李清漪一起喝酒慶祝。
李清漪正好也得了家裏捎來的信,知道自家大姐李清聞給自己添了個外甥,想著長姐多年不易,如今總算熬出頭了,很替她高興。她和裕王兩個對坐喝了一大壺的酒,要不是顧忌著是道觀,她如今又是這般身份,說不得就真喝出事了。
追封之事說大不大,說小不小,朝中大臣倒也沒幾個註意到,知道些內情的嚴家父子倒是頗有些想法。
皇帝先是給杜康妃追封,十二月時還特地賜了幾碗臘八粥給裕王府,連高拱、陳以勤這幾個裕王府講官都跟著沾光……
旁人看著沒什麽,但嚴家父子侍奉皇帝好些年,簡直是皇帝一撅屁股就知道他要拉什麽了。他們心裏也十分清楚:這代表著聖心開始偏向裕王了。景王論齒序不及裕王,所占得不過是聖寵。若是皇帝現下偏向裕王,那還有什麽爭頭?
嚴世蕃咬咬牙,到底還是先把事情放下了:“不急,依著咱們這位陛下的心思,不到最後是絕不會立儲的,笑到最後才是贏家。現今要緊的是江南那邊,我記得文華寫了折子?”
浙直總督張經並非嚴黨之人,反倒更加偏向於次輔徐階。所以,提他為總督對於嚴黨來說實在是情非得已:當時江南局勢危急,倭寇來勢洶洶,需要個能壓得住場面的人去處理亂局。張經此人也是進士出身,雖然比不得楊博出名但他也是一路憑著戰功走過來的,還曾做過兵部尚書,兩廣之地聲名極盛。嚴家手下確實人多但要找個比張經更好的卻是難了,故而才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看著張經就任。
如今,眼見著張經馬上就要摘下勝利的果實,嚴世蕃和嚴嵩心裏都不太樂意——張經不勝還好,若是勝了這總督的位置就輕易動不得了。叫這麽一個和嚴黨有嫌隙的人做著總督的位置,實在是太打臉了。
嚴嵩年紀漸長,記性也不及當年,聽兒子說起這個還要動腦想一想然後才搖頭道:“我把文華的折子扣下了,如今張經正得用,據前頭戰報,這回說不得能打個勝戰。正所謂‘打蛇不死反受其害’,文華這折子不僅告不倒人家還要反被皇上疑心呢。”
嚴世蕃若有所思,眼珠子一轉反倒問:“折子呢?”他一笑,“我看看。”
嚴嵩轉身在案牘上翻了翻,把折子遞給兒子。
這趙文華旁的本事不在行,逢迎上意、栽贓陷害、倒打一耙的功夫卻是本朝前列,乃是嚴黨不可或缺的重要狗腿人物。
嚴世蕃只看了幾眼,立刻就把裏頭的實情摸了個清楚,他把折子一丟,問道:“爹,你說這次能打勝戰?”
嚴嵩微微闔眼,點點頭:“八/九不離十了。自張經上任以來已經有多少彈劾折子了?他憋著不出聲,拖到現在也沒回音,怕也是等著打個大勝戰來證明自己呢。我已聽人說,南邊練兵已有成效,還招攬了狼兵,就等時機了,大勝想來已是不遠。”
嚴世蕃面上笑容越加冷漠,他譏誚的道:“時機?”隨即冷笑道,“他這戰要是打贏了,那才是死定了呢。”
嚴嵩聞言一頓,睜眼看了看自己的兒子,很快又重新閉了眼,漫不經心的樣子:“行了,我知道你的意思。你抓緊點,把文華的折子改一改,趕在張經捷報之前遞過去。”
對這個兒子,嚴嵩還是很放心的,他已年過七十,精力是一日不如一日。許多事都是交給兒子來辦,故而底下的都叫嚴世蕃為“小閣老”,氣焰不可一世。
嚴家自有門路,消息靈通。等到五月張經捷報傳來前,嚴世蕃幫趙文華修改後的折子已經上了禦案。
嚴世蕃早已摸透了皇帝的心思:江南乃大明賦稅重地,這些年因倭寇肆虐,國庫吃緊,皇帝心裏早就憋著火,這次任命張經為總督主管六省軍務為的是什麽?為的是剿寇,最好是“馬上”就“蕩平倭寇”。
所以,他不提張經為這場大捷辛苦練兵、調兵遣將、費心籌謀,更不提石塘灣之勝,只咬死了張經“養寇失機”這一點——經過嚴世蕃修改後的折子,字字猶如刀劍,正戳在皇帝敏感的心上。他把張經等待援兵以保萬全之舉稱作是“治兵無法,畏賊如虎”又說張經是“糜餉殃民,畏賊失機,欲俟倭飽飏,剿餘倭報功”。
洋洋灑灑一篇錦繡文章,大意便是:張經貪汙軍餉並且殘害百姓,使得民怨疊起,全軍上下敢怒而不敢言。張經畏懼倭寇而不敢戰,屢屢拖延時間,還假借等待援軍之名放縱倭寇,等倭寇搶掠逃跑之後他又割人頭來報功,欺瞞君上,臣趙文華不敢不怒,不敢不報。
皇帝最厭惡的兩個字就是“欺君”,當初聖眷優渥連嚴嵩都比不上的仇鸞也正是敗在這兩個字上面,哪怕是人死了都不解皇帝心頭之恨,還要拖出來鞭屍。看完折子,皇帝已是氣急,好險還穩著口氣,找人把首輔嚴嵩叫過來,把折子扔過去,問道:“此事,你怎麽看?”
嚴嵩早有準備,接過折子裝模作樣看了幾眼,口上道:“此事臣亦是有所耳聞,張經上任以來,屢屢拖延不戰,擁兵自重,百姓多受倭寇之害,家離子散,恨其欲死,”說到這,嚴閣老也跟著掉了幾點眼淚,“若是再留他在東南,人心不平,軍心難安,臣以為——不若下旨讓他回京一問。”
皇帝早有此念,聽得嚴嵩此言深以為然,果是點頭下詔要派錦衣衛捉拿張經回京問罪。
然而,錦衣衛才剛剛離京不久,張經告捷的折子也跟著到了。王江涇大捷共斬敵近兩千人,實乃東南此前未有之大捷。朝中亦是為之雀躍,更有言官上折維護張經:“若覆易帥,恐誤時機。”
******
此事鬧得極大,裕王五月末上山給李清漪送粽子,也順便說了一句:“還好這次打了勝仗,要不然,張總督的位置怕是要保不住了。”
李清漪卻沒什麽好心情,她把放粽子的竹籃擱到桌上,勉強問了一句:“這是蛋黃粽?”
“嗯,不是說喜歡吃這個嗎?我特意叫人給做的,好歹也能解解饞。”裕王笑了笑,見她神色忍不住問道,“怎麽,有心事?”
李清漪看了眼東南方向,稍作思忖,不答反問:“殿下難道沒看過趙侍郎的折子嗎?張大人此戰若是不勝,或許還能保住性命,偏偏卻是勝了……”她轉過頭,那雙極其美麗的杏眼深不見底,幽不見光,“殿下可知,有樣東西比此戰勝負更加重要。”
裕王聞言微怔,凝目回望。
“那就是帝心,”李清漪沒去看他,凝目看著遠處,淡淡的把話說完,“因為帝心在嚴首輔,故而無論言官上多少折子,朝內朝外出多少亂子,嚴首輔都倒不了。而此戰一勝,張總督便失帝心矣。”
裕王端正了面色,沈聲道:“為何?此戰實乃東南剿寇以來最大的勝仗,父皇先前或有不愉,但得此捷報也當重賞張總督才對。”
李清漪微微搖頭,目中少見的浮出些許覆雜之色:“殿下以為,今上為人如何?”
裕王本已端正面色,聽到這裏卻依舊忍不住微微色變,左右看了看,見庭中只有自己和李清漪,方才道:“父皇登位以來,於內打壓宦官,重用內閣;於外,革除先朝陋政,叢蠹之弊,十去其九。自是難得的明君。”子不言父過,更何況這個父還是當今皇帝。裕王哪怕是對著李清漪,心中有再多不滿,到了嘴邊也依舊是恭維之詞。
“今上之聰慧英明古來少有。然而也正因此,他總是多思多想,自信非常,正應了‘英察自信’這個詞。”李清漪眸光微動,語聲漸緩,低低道,“此戰若是不勝,陛下也不會多想。偏偏,在趙侍郎上折彈劾之後就來捷報。陛下必然會以為張經是因趙侍郎的彈劾奏折方才一戰,反倒是做實了趙侍郎前面所參的‘畏賊失機’。”
裕王聞言亦是沈默,心中已然明白過來,許久方才苦笑,滿是痛色:“如此之功,不賞反罰,這就是我大明的朝廷!”
李清漪垂下眼,握住裕王的手,輕聲勸慰道:“此非殿下之過。”
裕王聞言轉目去看李清漪,神色越發認真:“清漪心思清明,聰慧不下男兒。往日在旁看我,心中怕也是笑我無知幼稚?”
李清漪微微一頓,隨即握緊了裕王的手掌,毫不避讓的擡眼與他對視,認真而懇切、一字一句的道:“殿下赤子之心,殊為難得。我愛之甚,何談笑話?”
我愛之甚。李清漪這表白之語幹脆直接,毫無女子之羞澀內斂,偏偏卻是正合了裕王之心。
由愛故生憂,由愛故生怖。裕王心中早有愛意,心生自卑,每每念及總是忐忑不安,故而才有先前失常一問。聽得此言,他不由低了頭,耳廓微紅,一時說不出話來。
偏偏李清漪玩心起了,伸手撓了撓他的手掌,挑眉看他,仿佛調戲良家婦女的輕薄兒一般。
裕王臉紅的好似滴血一樣,頗是羞惱的瞪了眼李清漪,小姑娘般的羞答答。
李清漪抿著唇忍了忍,到底還是沒忍住,趴在石桌子上笑出了聲。清透明澈的陽光自青翠的樹梢滑落,猶如飛濺的水滴,落在李清漪美玉似的面頰上,左頰的笑渦淺淺,擡目望來的一雙杏眸好似春水潺潺而動,波動人心。
裕王氣得很,想要轉身就走卻又貪看她這難得的笑顏,想走又邁不動腳的模樣又惹得李清漪伏在桌上笑了一場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